材料
-
2020.01.06
液态焊料?“焊接”电子设备和聚合物导体
近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南方科技大学蒋兴宇研究员报道了一种可伸缩的金属-吸湿性聚合物导体(MHPC)。该导体能够分泌与刚性电子形成稳定连接的液态金属焊料,利用环境湿度的变化使其具有导电性并分泌焊料,从而为电子设备提供电连接,并使刚性电子设备稳定地连接在导体上。
阅读更多 -
2020.01.02
170000 S/cm!具有超高电导率的层级褶皱结构弹性体
韩国高丽大学的Bongjun Yeom和Jinhan Cho教授团队发布了一种通过溶剂溶胀和金属NP组装的原位配合来制备褶皱弹性体,具有类似金属的导电性,较高的电稳定性和较大的电极表面。他们的方法可能使设计出具有高电气性能的各种柔性、可拉伸和可压缩设备成为可能。
阅读更多 -
2019.12.25
Intersil推出用于医疗电子的新款同步降压稳压器
Intersil公司宣布推出适用于复杂工业和医疗系统的同步降压稳压器—ISL85410和ISL85418。这些新型降压稳压器能够对来自电源或电池的直流电压进行高效的降压转换,为多个微处理器和电路板元件供电,满足各种电压要求,最大程度减小功率损耗。
阅读更多 -
西安交通大学和哈佛大学提出强粘附性及易于剥离的粘合剂
粘合剂是聚合物材料的一种,它常被用于生物医学设备、伤口敷料、药物输送等医学和工程学研究。粘合剂的强粘附性主要依赖于聚合物材料之间形成共价键,但是某些情况下完成功能后需要去除粘附物,如伤口敷料,这类粘合剂的剥离就很困难。一些传统粘合剂通过化学改性,可以在温度变化(如环氧树脂)或光线照射(如压敏粘合剂)时分离,但它们通常具有细胞毒性及在湿环境下(如凝胶)的无效性。因此,实现粘合剂的强粘附性和易于剥离是研究粘合剂的难题。
阅读更多 -
2019.12.23
运用3D打印与细胞孢子技术 生物活性材料的储存耐久性取得突破
在2019年12月发表在《自然·生物化学》的这篇文章就为我们展示类似于三体人的技术。来自于MIT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和细胞孢子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活性材料(Living Materials)。
阅读更多 -
2019.12.13
永久起搏器研究再进一步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发明了一种纤维素膜,可用于覆盖和保护起搏器等植入式装置。这种材料可以减少纤维增生,并显著降低后续植入物移除手术的难度。迄今为止,这种像小袋子一样的装置已经用猪进行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研究人员希望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下属公司联合进行临床试验,以最终实现这项技术的商业化。
阅读更多 -
2019.12.11
俞建勇院士、丁彬研究员:弹性无机纳米纤维骨组织工程支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东华大学纺织科技创新中心俞建勇院士及丁彬研究员带领的纳米纤维研究团队在弹性无机纳米纤维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用于骨质疏松性骨修复的智能自展开纳米纤维3D弹性支架》
阅读更多 -
2019.12.05
我国研制出增强抗癌疗效的“智能光热材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梁高林教授课题组近期研制出一种新材料,相比目前临床常用的光热材料,其光热转换效率提升一倍以上,在光热抗癌技术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
阅读更多 -
医美领头羊,正式进军中国骨科治疗市场
近日,笔者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适用于“与不可降解金属内固定产品配合,用于骨科手术时低负重状态下四肢及脊柱骨缺损空隙与缝隙的填充”的同种异体骨修复材料“ExFuse”获得国家批准注册,并于2019年11月26日正式在中国上市。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获批上市的膏状脱钙骨基质(DBM)搭配松质骨成分的骨科植入材料,填补了国内骨移植材料多项空白。未来,该产品将在我国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阅读更多 -
2019.11.01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医用“超级涂层” 具广阔应用前景
天津10月23日电 (记者 张道正)记者23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张雷、齐海山团队近日成功合成“贻贝仿生多功能蛋白材料”,这一材料同时具备高黏附、抗菌污、防雾等多项功能,有望填补医学界长期空白,成为应用于医疗设备和体内植入器件的“超级涂层”。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