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为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服务

2025年9月24-26日 | 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

首页 > 质量管理 > 【学术分享】医疗器械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质量管理

【学术分享】医疗器械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质量管理

2018-02-06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监管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逐渐完善,大众对产品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1] 于2018 年1月1 日起全面施行,  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控制过程提出了高要求,质量控制的核心是从源头有效减少产品缺陷或质量问题。设计开发是《规范》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医疗器械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有效控制,才能较好地保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有效,为医疗器械的生产、使用、维护保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设计开发策划

 策划包括项目总体策划、临床评价路径策划、风险管理策划。目标、技术指标及其制定依据,设计开发阶段、各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职责权限和接口、风险管理。每一阶段预期的输出结果(文件和记录),每一阶段或任务所需的资源,完成各阶段任务的预期时间框架。具体应包括:项目团队、人员职责、权限,任务、进度表、输入到输出的可追溯方法;产品名称、预期用途/ 适用范围、分类、检测、临床、注册路径(是否申请创新或优先);人员职责权限、风险可接受准则、各阶段风险管理活动、生产/ 生产后信息收集和评审。

 

2.设计开发控制

设计开发控制应清晰、可操作,能控制设计开发过程,至少包括以下内容:设计开发的各个阶段的划分及其关系;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活动;设计和开发各阶段人员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和沟通;风险管理要求[2]。

 

3.设计开发输入

设计开发输入应具体、明确、充分,用户关于产品的要求,法规标准分析、风险管理。例如包括:预期用途、功能要求、使用方式、产品寿命等方面的要求。技术/ 性能要求,例如:物理特性、化学特性、极限/公差。安全要求,例如:生物相容性、电磁兼容性、电气安全。法律法规要求上需注意不同上市国家和地区,其法规是不同的。设计输入时,不仅要列出法规名称,应识别产品设计包括包装、标识、标记需满足的具体要求。

 

4.设计开发输出

设计开发输出要完整,包括下述内容:①最终医疗器械及其特性、使用等方面的描述,包含产品图纸、产品使用说明书、标识、标签、产品故障及其维修手册。②采购的适当信息,采购清单、采购物料的技术/ 质量要求、采购物料的验收要求。③生产的适当信息,产品配方、产品装配图纸、零部件清单和图纸、原材料、组件和部件规范、生产作业指导书、工作环境的要求、包装/ 标识的要求、产品验收标准(包括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产品检验试验程序、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④服务的适当信息,安装和服务程序及材料、顾客培训资料。⑤提交给产品上市许可管理部门的文件[2]。

 

5.设计转换

通过样品的生产验证可生产性、生产过程的长期稳定性,验证产品符合性。评定的程序、方法、设备等是否适宜、有效。设计转换的内容:部件/ 材料的可获得性,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工作环境、操作人员、检验规范的适宜性和可靠性。

 

6.设计开发评审

评审目的是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应按照设计开发评审点的安排,应考虑产品的风险大小和复杂程度,评审点可以设置在产品设计全过程的不同阶段中,但并不是越多越好,评审点太多会增加管理上的难度,延长开发周期。如果评审点太少会给设计开发带来较大风险,难以保证开发质量[3]。评审人员要适当,评审设计开发阶段的职能代表、项目组成员;组织外的其他人员,以补充项目组能力的不足。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要归零,否则影响评审效果。需注意保留评审记录,包括评审日期、人员、评审输入即阶段性输出结果、评审依据、评审输出即评审意见及结论。记录应满足追溯性要求。

 

7.设计开发验证

验证的目的是评价设计开发输出是否满足规定要求,应针对每一个设计输入进行验证。验证要充分,针对每一个设计输入进行验证。验证方法通常包括:试验(如工作台试验、实验室分析);变换方法计算;与已经证实的设计的比较;检验和文件评审(如规范、图纸、计划和报告)。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验证,最终,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能应当在产品实际使用最广范围的、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验证,应当评审所用方法的适宜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8.设计开发确认

确认的目的旨在确保医疗器械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和预期用途。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必须经过确认,临床试验是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确认最终有力的证据,对于豁免临床试验的产品,进行临床评价的其他方式确认,临床评价应注意符合法规要求,包括与所设计和开发的医疗器械相关的科学文献的分析,能证明类似设计和/或材料在临床上是安全的历史证据等。设计开发确认的产品应当是最终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

 

9.设计开发变更

设计开发变更可能发生在任何阶段,例如:设计开发评审、验证、确认、设计转换时发现的问题而进行的更改;风险管理活动要求的更改;上市后问题的纠正预防措施;外界因素的变化(技术发展、法规或技术标准,顾客要求)等。引起变更的因素很多,例如:设计阶段产生的疏漏或错误(如计算、材料选择);制造、安装、服务中的困难、人机工程学问题等。设计变更需采取适宜的方式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确保风险可控。

 

10.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参照ISO14971-2012《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4] 进行风险管理的输出:判定产品预期用途和安全特征、产品安全标准适用性判断、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控制方案分析,需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流程和方法,评价整个潜在危害及每个危害的潜在原因,估计所有类型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风险管理小组需要充分对产品从设计开发、市场营销、原材料采购、产品可制造性、质量控制、产品使用等各方面评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风险,所以,风险管理小组成员知识能力应完整,否则,为后续风险管理内容的不完善不全面埋下了隐患[5]。

 

11.建立设计数据管理平台

管理平台包含产品故障模式数据库,通过信息管理,积累以往的经验与教训,建立良好的设计数据管理平台,是实现研发规范化建设的基础,是提升产品研发质量管控能力的基础平台,使以往研制过程的优秀设计成果及不合理设计案例起到示范作用。信息的来源不仅包括研发过程信息,更重要的是要积累后续生产过程、安装、维修过程、客户使用过程出现的问题,将信息逐步分析,总结引起产品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提高设计开发质量与效率[6]。

 

12.小结

医疗器械产品设计开发质量控制应贯穿到产品的设计、生产、售后、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在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的同时不断降低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7]。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做好质量管理的工具,企业要通过实践的积累提高设计人员运用质量体系工具的能力,将系统性思维融会贯通于每个研发项目,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来源: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