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为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服务

2025年9月24-26日 | 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

首页 > 技术新知 > 神经介入器械的“五大黑科技”!

神经介入器械的“五大黑科技”!

2020-05-07

一个心,一个脑,是当下医疗器械研发突破的重地。
 
在心血管介入产品不断翻新,技术不断升级的当下,脑血管介入(神经血管)领域正在不断跟进,成为新的蓝海。
 
或是借鉴于心血管,或是因"血管"制宜而定制化。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全球神经介入领域的一些新设计,新技术,新产品。

 

 
神经药球 Neruo DEB
 
药球的概念并非新鲜,然目前市场推出的均为冠脉和外周血管。
 
其实不难想到,药球技术的下一步就是神经血管。欧洲主流大厂已经做了相关研究,发现了药球对于神经血管的积极影响。相关的产品已在途中。
 
无论是紫杉醇还是雷帕霉素,神经介入领域需要这份创新和突破。毕竟球囊技术多少成熟,药物涂层也不是障碍。
 

期待神经药球的水到渠成。

 

 
"分叉"动脉瘤植入物
 
弹簧圈是当下治疗动脉瘤的普遍方式,其植入已不是什么大难题。但对于一些特殊病变,植入则需要考虑脱落等因素。如分叉病变
 
针对分叉病变的动脉瘤,辅助植入物很有必要,以确保弹簧圈的稳定。
 
如王冠或花瓣式的"托举"。
 
 
如球囊支架式的"封堵"。
 

 

 
"可回收"血流导向装置
 
动脉瘤治疗的另一个尖端产品是血流导向装置,而将可回收的技术加入到释放的过程中,极大确保了最优的位置释放。
 

 

 
动脉瘤"脊肋"装置
 
同样是针对动脉瘤,下面的这个设计则极为新颖:
 
  • 覆盖95%动脉瘤应用,同时包括宽颈分叉病变

  • 支架+血管导向作用

 
 

这个像人体脊肋的器械,一边密,用来调节血流;一边疏,用来锚定。分支的非全闭设计,则可以保证其它血管的不受影响。

 

 
经"颈动脉"血管重建
 
经颈动脉血管重建,是利用导管技术+血流重建技术,进行狭窄病变的治疗
 
 
从颈动脉处用鞘管直接进入,与外部的血流循环控制装置连接,从股静脉回,完成血流的反向循环。然后进行球扩或者支架输送。
 
这样的血管重建,最大的优势是防止在颈动脉处放置器时,微小的血栓残片流入大脑,造成中风。
 

这是一种极为安全且有效的保护装置。直到支架放置完毕,然后将血流复原。

 

 
其它
 
新型取栓支架,超大腔取栓导管,球囊导引导管等也是当下火热,且极具技术含量的神经产品。
 
神经介入领域,也可谓到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时代了。
 

来源:一聊Med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