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为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服务

2025年9月24-26日 | 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

首页 > 技术新知 > 上海医疗器械展览会|内窥镜摄像系统荧光功能:从主流功能到必备参数的蜕变

上海医疗器械展览会|内窥镜摄像系统荧光功能:从主流功能到必备参数的蜕变

2025-08-20

最近听到一位同行感慨:“多年前,荧光设备还是业内的风靡一时的主要卖点,如今却已成了客户购买设备时要求必备的功能,‘荧光’都几乎快成了一个招标参数。

上海医疗器械展览会指出,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内窥镜摄像系统的荧光功能已实现从主流设备到必备参数的华丽转身,深刻影响着现代医学诊疗的进程。

 

荧光功能:点亮诊断与手术新视野

内窥镜摄像系统的荧光功能,主要基于荧光标记物与特定组织或病灶的特异性结合。以常见的吲哚菁绿(ICG)为例,这是一种水溶性近红外荧光染料,最大吸收波长为805nm,最大荧光波长为835nm,处于近红外光范围,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8% 。注入人体后,ICG能随血液循环分布至组织器官,通过近红外线成像系统,医生可以观察组织的荧光程度,判断组织的血液灌注情况。

在肿瘤手术中,将ICG注射在肿瘤周围,一部分与组织中的白蛋白结合而存留在局部,可定位肿瘤;另一部分被淋巴系统吸收,能显示淋巴引流路径和淋巴结,辅助医生精准切除肿瘤,降低转移风险。

 

精准医疗需求:荧光功能成为刚需

精准医疗要求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对病灶进行精确识别与定位。传统白光内窥镜虽能提供基本的组织形态信息,但对于早期微小病变、肿瘤边界以及一些隐匿性病灶的判断存在局限。而荧光内窥镜通过对疾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标记,能够揭示组织在分子层面的异常,在早期癌症筛查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系统等内腔器官的检查中,荧光内窥镜能够同时提供结构和功能信息,帮助医生第一时间发现微小病变,避免漏诊或误诊,极大地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满足了精准医疗对早期、精准诊断的迫切需求。

 

手术安全与效果保障:荧光功能不可或缺

在手术领域,荧光功能对内窥镜摄像系统而言至关重要。以肝胆手术为例,通过荧光显影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分辨胆管、血管和肿瘤组织,避免在手术过程中误损伤胆管,降低术后胆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在肿瘤切除手术中,利用荧光标记技术实时判别肿瘤边界,不仅能够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肿瘤残留,降低复发几率,还能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组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在复杂的脑部手术中,荧光内窥镜可帮助医生区分病变组织与正常神经组织,在切除病变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技术融合与发展:荧光功能持续进化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不断革新,荧光功能与其他先进技术的融合日益紧密。“4K + 3D + 荧光”多模态成像系统的出现,实现了可见光与荧光信号的同步采集和实时显示。通过智能图像处理算法,对两种成像模式进行高效融合,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既能获得高分辨率的解剖图像,又能准确识别病变组织的功能信息,进一步提升了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精准性。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使荧光内窥镜系统如虎添翼。智能算法可以在实时图像中自动识别并标注病变区域,优化荧光信号的对比度,还能在必要时提供2D与3D模式的无缝切换,为医生提供更智能的辅助决策。

从精准诊断的“侦察兵”,到手术安全与效果的“护航者”,再到与前沿技术融合的“创新先锋”,内窥镜摄像系统的荧光功能已然成为现代医疗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不仅推动了医学诊疗水平的提升,更为无数患者带来了更精准、更安全的治疗希望,在未来,也必将随着技术的进步,持续为医疗健康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

 

 

文章来源:医械行业精选

文章内容仅供知识交流分享使用,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