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为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服务

2025年9月24-26日 | 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

首页 > > 两会医械热点:种植牙集采、医疗设备自主创新、建立统一医疗器械产业数据库…

两会医械热点:种植牙集采、医疗设备自主创新、建立统一医疗器械产业数据库…

2022-03-09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在医疗健康领域,2022年发展目标提出: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确保生产供应;
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


可见,2022年,高值耗材带量采购一定将持续推进,多位两会代表围绕该项议题建言献策,包括民众热议的种植牙集采等。

此外,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

医疗健康行业是产业创新的重要一环,为加快医疗器械行业创新提速,代表们提出:建立创新产品绿色通道、加强医疗设备自主研发、完善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评、推进医疗器械企业跨行政区域配置生产资源…

于欣伟:尽快启动种植牙全国集采;
引入国际执业医师

据报道,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于欣伟提交提案,建议启动种植牙耗材全国集采并纳入医保,促进我国口腔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于欣伟认为,可以合理征收口腔产业专项基金,充裕支持全国医保统筹资金池,避免改革搁浅。全国集采将打破进口壁垒,加快国产品牌替代,催生国内万亿级口腔产业链市场空间,新增经济贡献足以弥补国家医保耗损。

此外,应该鼓励攻克牙种植体、口腔正畸器及牙科影像设备等“卡脖子”领域,促进国产种植牙耗材研发和质量提升。完善口腔医疗服务标准。加速口腔终端服务门诊管理的规范化、品牌化,鼓励发展牙科高端服务业。规范医疗机构收费标准。完善口腔产业链各环节相应法律法规。

对于牙医相对较少的问题,于欣伟建议大力发展口腔专业高校与职校教育,前瞻性扩大招生规模。建立国际化、包容性的执业资格考核与评定标准。提升牙科手术费用标准。大力引进港澳台及国际执业医师进入国内市场。

其实,种植牙集采国家已经屡屡释放信号。

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将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

2月1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表示,种植牙集采从去年初就开始部署,由四川组织省际联盟,研究种植牙体集采规程,现在方案基本成熟,也广泛听取了临床、企业和各地意见,准备今年上半年力求能够推出这样一个地方集采的联盟改革。

陈金甫称之为,“在国家主导下的,一种牙科种植体的探索集采方式。”

袁玉宇:呼吁省市建立创新产品绿色通道

据《羊城晚报》报道,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宇建议,落实企业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让企业在科技资源调配中占据重要位置,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重点研发计划等。

2018年,袁玉宇建议“从产业发展全链条来考虑创新政策的制定”,强调进行全产业链创新。近年来,全国多省先后推出省级领导兼任产业链链长的“链长制”。

2021年,广州市印发《广州市构建“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是其中的一条链,袁玉宇带领企业担任植入性医疗器械分链“链主”,并参与制定《广州市推动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2021-2023)行动计划》。

针对“建立创新产品绿色通道”,袁玉宇连续3年提出建议,呼吁中央支持省市建立创新产品在注册挂网等方面的绿色通道,得到国家部委肯定,建议已经被一些省份采纳实施。

杨杰孚:大力加强医疗设备自主创新

据《看看新闻》报道,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原主任杨杰孚提出,目前各大三甲医院使用的高端医疗器械中,进口的占比过高,还是要在自主创新研发上面花大力气,产学研结合起来。

杨杰孚指出,目前国内医疗临床方面的普遍现象:“三甲医院可以说高端设备(例如)CT、核磁、血管造影机、超声心电图等等,最高档设备可以说90%都是进口欧美。所以这方面自主的产品太少了,远远不如其他比如说航天航空等。”

“另外就是产学研相结合,多学科交叉。因为其中牵涉的知识面太多,不仅是医学的问题。”

相关大学、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应积极与企业联合,形成“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应用示范、市场推广”全链条创新模式。

杨杰孚建议,国家应该给予特殊的投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

常兆华:完善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评;
建立统一的医疗器械产业数据库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常兆华提交了四份提案,其中三份与医疗产业相关。

提案一:进一步完善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评

常兆华指出,各地审评标准的不统一给企业带来了一定困扰,也影响了审评效率和审评质量,进而影响了对第二类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把控。为进一步完善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评,统一全国相关审评尺度,常兆华建议:

1、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级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机构中推广借鉴或直接采纳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完善第二类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工作流程,确保技术审评质量。

2、加快推出更多的第二类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指导原则,统一各地对同一品种技术审评要求的尺度,以减少审评人员的个人认知与理解偏差造成的尺度不一致问题。

3、加强各地审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强对审评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与考核,设立全国统一的考核及授权标准,审评人员经统一培训、资格认定和授权后方可开展技术审评,以确保全国审评人员以均同的审评能力执行均平的审评标准。

4、推进各地技术审评信息化建设,增加信息透明度;鼓励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资料进行电子化申报;对于以创新、优先特殊审批程序获批的第二类医疗器械,建议其技术审评报告在全国范围内予以公开。

5、建立会商复议机制,加强各地审评人员沟通交流与协同;如注册申请人对省级医疗器械审评中心审评结论有疑问的,在形成不予注册结论前,建议可由注册申请人提出申请,由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统一组织会商及复议。

提案二:推进医疗器械企业跨行政区域配置生产资源

区域一体化正在成为引领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和主引擎,而医疗器械产业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更是有助于形成特色化、规模化的国家级、区域级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在现行法规中,因属地监管和地方保护等因素,对于医疗器械企业跨行政区域新增生产场地,仍要求在当地成立新公司,重新申请产品注册,再办理生产许可证,极大限制了医疗器械企业跨行政区域合理调配生产资源的需求。

常兆华介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也在积极制定相关监管政策,如在《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生产场地的,应当向新设生产场地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医疗器械生产许可。”

保持医疗器械企业责任主体不变,准予企业跨行政区域配置生产资源,更有利于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性与延续性和压实注册人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主体责任,常兆华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落地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准许医疗器械企业在保持生产许可主体不变的情况下,跨行政区域(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生产场地,并明确“申请-受理-审批-证后监管等”闭环流程和要求。

2、建立跨区域沟通及监管机制,明确区域监管机构间的情况通报,进一步深化区域监管协同,推行医疗器械企业检查结果互认机制。

3、搭建国家级医疗器械企业信息数据平台,建立统一的医疗器械产业数据库及综合监管平台,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实现不同层级医疗器械监管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确保监管高质量和高效。

4、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督促生产企业加强产品全生产场所、全生产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与企业跨行政区域配置生产资源活动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提案三:允许医疗器械企业研发阶段资源共享,促进创新活力

从2017年到2021年,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从1.6万余家增长至2.8万余家,中小微企业俨然已成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如此众多的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研发投入高、开发周期长、资源匮乏、失败概率高的巨大风险。目前监管法规虽未明确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完全独立的场地及设施,但在实际监管中,普遍要求企业研发阶段就需配备“自有独立”的生产与检验场地、设施及其他辅助设施,让初创小微企业难以将有限资源集中于产品研发,在科研前景不明的情况下过早地背上了重资产的包袱或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开支。

常兆华表示,近年来注册人制度的实施,通过委托生产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器械企业间资源配置的问题,但仍无法完全解决小微企业研发阶段降低运营成本和提升研发效率的发展困境,尤其是在《禁止委托生产医疗器械目录》范围的小微企业。通过研发阶段资源共享的方式可将有限的资源用于研发创新中,促进创新性产品尽早上市。对此,常兆华具体建议如下:

1、建立和完善监管要求:明确医疗器械产品在研发阶段允许场地与设施资源共享并设立共享的基本条件与要求;完善产品注册体系核查所依据的法规、指南和细则。

2、落实医疗器械企业主体责任:医疗器械企业应当按照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在共享场地上开展的研发工作识别并控制风险、承担主体责任;共享场地与设施的质量管理责任应当通过合同(含质量协议)等方式予以明确。

3、推行医疗器械研发阶段场地与设施不同企业间资源共享试点机制:用于共享的场地与设施要与产品研发的要求相适应,如同级别净化车间,同等的工艺用水设施要求等。

4、先行先试并逐步复制推广:建议先期可在集团化公司内或成熟的健康产业园区内先行先试;监管部门在强化监管、风险管控、优化发展等方面积极进行探索,积累经验并适时扩大推广应用范围。

附:政府报告中,医疗健康相关2022年发展目标

1.基本公卫经费再增加5元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

2.推动分级诊疗、提升基层防治能力

着眼推动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

3.把更多常见病纳入医保报销

把更多常见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60%。

4.抓好公卫队伍建设

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抓好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

5.推进中医药改革

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

6.持续做好疫苗接种

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强化药品疫苗质量安全监管。

7.加大变异病毒研究、防范

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加快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

6.深化医保改革,加强资金监管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

7.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8.提高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

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

9.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继续帮扶因疫情遇困的医疗机构。

10.规范医疗机构收费服务

11.补齐妇幼儿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

纵观本次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各项医疗事业计划更加全面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将科学强化,更加注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相信今年的医疗行业发展将更加严谨、健康、公平、有序。

来源:MedTrend医趋势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