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为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服务

2025年9月24-26日 | 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

首页 > 生产制造 > 上海医疗器械展会|导管表面蚀刻处理全解:3 大工艺,提升粘结、涂层性能

上海医疗器械展会|导管表面蚀刻处理全解:3 大工艺,提升粘结、涂层性能

2025-08-18

在导管加工中,表面蚀刻是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环节。它能改变导管表面微观结构,提升粘结力、涂层附着力,甚至助力药物洗脱功能实现。今天,上海医疗器械展会就结合实操,拆解等离子、化学、机械三类蚀刻工艺,为导管工程师提供技术参考。

 

图片来源:导管加工技术

一、蚀刻的核心价值:解决导管表面难题

作用原理:通过物理 / 化学方法去除表面材料,实现 大目标:

提升附着力:让胶粘剂、油墨、药物洗脱涂层更好抓住” 导管表面(如介入导管的药物涂层,需蚀刻增加结合力);

层间适配:流变、共挤工艺中,帮助多层导管(如编织复合管)实现层间粘结,避免脱层;

表面清洁 / 灭菌:去除油污、杂质,甚至辅助灭菌(部分化学蚀刻液兼具消毒作用)。

 

二、大蚀刻工艺:特点、流程与适用场景

(一)等离子蚀刻:高精度脉冲蚀刻

原理:利用等离子体(电离气体)中的带电粒子,物理啃食” 导管表面,精准构建微观图案。

 

典型场景:神经介入微导管的药物涂层预处理,用等离子蚀刻构建锚点,提升药物附着力 30% 以上。

(二)化学蚀刻:长效腐蚀改性

原理:用酸性 / 碱性溶液(如 PTFE 导管常用碱性蚀刻液)腐蚀表面,形成粗糙结构。

典型场景:抽吸导管的 PTFE 内衬蚀刻,用化学法处理后,层间粘结力提升 倍,解决脱层难题。

(三)机械蚀刻:物理打磨” 式处理

原理:用磨料(砂纸、刀片)物理粗糙化表面,简单直接。

典型场景:大口径血管介入导管的手柄连接区,用机械蚀刻增加摩擦力,解决粘结松动问题。

 

三、工艺选择与实操建议

(一)按需求选工艺:

高精度、复杂形状→ 等离子蚀刻(如微导管药物涂层);

长效粘结、PTFE 材料→ 化学蚀刻(如复合管内层 PTFE 蚀刻);

简单结构、快速处理→ 机械蚀刻(如手柄、应变 relief 部位)。

(二)通用实操原则:

小试先行:新导管 / 新材料需做蚀刻 – 后工艺验证(如蚀刻后涂胶,测试粘结强度);

参数记录:详细记录蚀刻时间、功率(等离子)、溶液浓度(化学),保障批次一致性;

表面检测:用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蚀刻效果,确保微观结构符合预期(如粗糙度 Ra 需达到 0.5-2μm)。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表面蚀刻是导管功能实现的“隐形推手”—— 从药物涂层到多层粘结,都离不开精准的表面处理。工程师需根据导管材料、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工艺并严控参数,才能让蚀刻真正成为提升产品性能的 “助力器”。

 

 

文章来源:导管加工技术

文章内容仅供知识交流分享使用,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