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为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服务

2025年9月24-26日 | 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

首页 > 行业新闻 > 全球缺口或达数十万台!详解呼吸机产能困局及未来发展

全球缺口或达数十万台!详解呼吸机产能困局及未来发展

2020-04-03

呼吸机已成为继口罩、测温枪之后,最紧缺的医疗器械。疫情蔓延下,全球或面临数十万台缺口。各国为应对呼吸机缺口,纷纷号召企业转产,通用、福特、特斯拉、劳斯莱斯以及戴森等各界巨头纷纷表示将转产呼吸机。除此之外,中国呼吸机厂家接到多国政府订单,更有国内企业现有订单已排至六月。头部厂商扩产、各界巨头也加入跨界生产行列,能否共同扭转呼吸机短缺的局面?

 

一、呼吸机产品存量较少,市场高端而小众

 

由于新冠病毒对于感染者肺部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并且暂没有广泛承认的特效药。引发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并发症时,唯有用呼吸机辅助或替代呼吸,才能保证患者血氧含量,避免呼吸系统和重要器官衰竭。可以说,到治疗后期,病人的生死完全取决于呼吸机。

 

但呼吸机原本也是一个小众而高端的产业,呼吸机的造价很高,高端有创呼吸机价格每台一般在40万元以上,中端有创呼吸机价格每台一般在20-40万,低端有创呼吸机一般在20万以下。主要场景是呼吸内科与ICU病房,无疫情时,大医院一般常备十几台,小医院或许仅有数台

 

此前在疫情期间,业内人士统计我国的呼吸机存量是8万台,对应人口13.97亿(2019年统计),相当于每百万人人均保有量57台,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均占比稍高:英国拥有呼吸机存量5000台,对应人口6644万(2018年统计),每百万人口人人均保有量75台。

 

并且,呼吸机的使用寿命较长,一台呼吸机使用五、六年的情况比较常见,经过售后服务,用上十年也不是没有可能,因此对医院来说,呼吸机不是消耗品,生产厂家往往因此控制产能。

 

 

二、全球供应链受阻,呼吸机企业产能受限

 

本次紧缺的医用呼吸机,能细分为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按照气源的不同,呼吸机也可以分为电动呼吸机和气动呼吸机,两者的结构不同,因此相关零部件也有差异。其中电动呼吸机结构比较复杂,适应范围较广,气动呼吸机则比较简单、轻便。

 

公开资料显示,呼吸机行业产业链由上至下可依次分为:

  • 上游原材料和软件芯片供应商

  • 中游本体制造企业

  • 下游流通和应用场景

其中,上游呼吸机组成部件包括压缩机、风机、传感器、电路板、过滤器和阀门等。软件、芯片则是呼吸机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所在。

来源:头豹研究院

 

从全球市场看,目前全球一半呼吸机制造商位于欧盟,其他主要产地分布在美国和中国。其中,瑞士哈美顿,在全球呼吸机市场市占率达到四分之一,为全球最大。此外还有德国德尔格、瑞典Getinge集团以及中国的北京谊安等头部企业占据半数以上的市场。

 

然而即使是瑞士哈美顿(Hamilton Medical)占据全球呼吸机产量的1/4,而在过去一年的产量也仅有1500-2000台,平均每月生产100多台,而如果该公司全力生产,月产能或可达到1500-2000台。

 

一时之间更多呼吸机需求开始抛向中国市场

 

在3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许科敏介绍,目前,中国有创呼吸机生产企业共有21家,其中8家的主要产品(周产能约2200台)取得了欧盟强制性CE认证,约占全球产能五分之一。目前已签订单量约2万台,同时,每天还有大量的国际意向订单在洽谈。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3月19日以来短短十天内,在保障国内需求的同时,已紧急向国外提供有创呼吸机1700多台,达到了2020年以来提供国内总量的一半。

 

但在需求暴涨之后,国内呼吸机厂商产能依难以满足。2月份举全国之力生产的呼吸机也仅有1.5万台。面对全球超过十万台的需求,难免有些力不从心。

 

其背后很大原因在于,国内的呼吸机制造商在上游供应链中,涡轮压缩机、传感器、芯片等核心部件大多仍然需要依靠从瑞士的micronel、美国的霍尼韦尔、日本的SMC等公司进口。目前全球疫情蔓延,各国工厂产能下降以及国际航班大幅减少情况下,使得呼吸机核心部件的进口变得更加困难,以鱼跃医疗为例,该公司在3月30日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公司呼吸机产量主要受制于上游原材料供应,公司已采取各种措施稳定供应链,提高生产效率并安排员工加班生产”。核心部件供应受限,对产能的影响可见一斑。

 

 

三、技术壁垒较高,跨界生产不易

 

近日,包括特斯拉、福特、通用在内的汽车企业纷纷宣布与美敦力、Ventec等医械企业合作加入呼吸机生产。然而与生产口罩、洗手液不同,呼吸机本身的技术壁垒决定了,跨界生产不易。

 

以口罩来对比,口罩在欧美和中国都是一类器械,生产技术和产品标准更容易实现。同时口罩的原材料主要以无纺纱布、熔喷布这两种为主,较易获得。这也直接促成了大批企业能够跨界生产,紧急扩产。

 

呼吸机却属于三类医疗器械,危险等级最高,产品标准要面临监管机构更严格的管控;并且一台呼吸机的材料少说需要上百个,供应链遍及全球。使用时间动辄2-3万小时的特性,对于跨界生产企业而言,保证其长时间稳定工作难度极大。

 

要知道,即便对于专业的医疗设备制造商而言,生产一台呼吸机也可能要花费多达40天的时间。从零起步的跨界企业可能要花费18个月才能实现量产。医疗科技公司美敦力发言人也曾表示,“呼吸机制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熟练和专业的员工队伍和严格的监管制度来确保患者安全。

 

 

四、疫情之后,我国呼吸机产业或将加速发展

 

国内的呼吸机产业链在此次疫情中正在经受考验,受到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国内呼吸机生产厂商已经着手重整供应链,从国内市场寻找替代的关键部件供应商。这一转变,在未来或将促使国内呼吸机产业链进行一次全面升级,进一步实现呼吸机的国产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老龄化加速,医疗需求势必增长。在疫情结束后,对呼吸机的需求将持续存在,整个中国呼吸机行业有望加速发展。

 

目前,中国呼吸机行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空间未完全释放,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行业参与者众多,行业末端聚集了大量中小企业,企业规模较小,主要通过压低价格来抢占中低端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中国呼吸机高端市场仍然被外资企业所垄断,部分本土企业已经具备与外资企业分庭抗礼的技术实力,但由于行业进入时间晚,在品牌影响力上与外资企业还有很大差距。

 

伴随中国对呼吸机质量控制要求日趋严格,未来,本土领先厂商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国产替代的脚步也将加速。而中小企业或将面临本土领先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双重压力,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进程加快,中低端市场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信息来源:器械之家、头豹、腾讯财经、互联网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