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为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服务

2025年9月24-26日 | 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

首页 > 部件 > 两年6家公司融资数亿元,2023有源医疗器械创新论坛分析CT球管是否还会再「卡脖子」

两年6家公司融资数亿元,2023有源医疗器械创新论坛分析CT球管是否还会再「卡脖子」

2023-10-12

图片来源:Pexels

目前国产品牌主要发力“替换”市场。

CT球管是医疗影像产业链上的核心部件,被誉为CT之“芯”,长期以来被国外医疗巨头所垄断,这种局面不利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CT国产替代二十年,已经褪去稚嫩与青涩,走向稳定和成熟。到现在,64排以下CT的国产化率已超50%,64排CT进入国产替代关键期。在外部环境波云诡谲的情况下,国产品牌突破“卡脖子”技术痛点的需求尤为迫切,这也带动上游赛道变成愈加重要的一环。

CT球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国产替代征程也在悄然开启。从大方向上看,CT球存在“卡脖子”问题,此前高度依赖进口;从需求上看,我国每年需要约近10万支球管,市场规模高达近千万元;从行业格局上看,随着联影等国产影像设备龙头开始布局自有CT球管,有一众创业公司纷纷布局并拿到融资(如下图),行业迎来新的机会。

这两年多,CT球管领域发生了7起投融资,资金都超千万元人民币。获得融资的企业中,除了生产制造传统CT球管的思柯拉特、昆山医源、智束科技、昆山益腾,还出现了能生产制造碳纳米管冷阴极的麦默真空和傲雷科技,市场多点开花。

通过研究和访谈,本文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才有机会?是一门怎样的生意?接下来是否有望实现高速发展?投资机会在哪里?有哪些公司值得关注?

整机和替换同发力,CT球管迎增量

从关键零部件角度,CT三大核心的确是球管、高压发生器、探测器,而从原理、设计和制造角度来看,CT的核心是球管和高压发生器共同组成的X射线系统、探测器及组件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二者基本决定了一台CT的档次。

CT球管又称X线管或管球,其作用是产生X射线,是X线发生装置的核心部件。CT球管不仅是CT设备的信号源载体,还是CT设备的“高值耗材”。CT球管是CT中最昂贵的消耗部件,平均每2-4年会更换一次。在中国,由于CT使用率高,部分医院甚至达到了一年内更换两支球管的频率。

CT球管技术壁垒极高,无论是CT整机厂商还是独立CT球管制造商,全球能生产CT球管的企业都屈指可数。 目前,CT球管也一度被官方认定存在“卡脖子”问题。从2011年开始,中国科技部就将大热容量CT球管列入高端产品突破。“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连续三个“五年计划”都将 CT 球管列入重点突破和发展的高端战略产品,并鼓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 CT 球管。各部委多渠道支持CT球管项目落地,从产品研发、国产化、产业化等多方面引导自研CT球管核心技术。

 支持自研CT球管核心技术的政策,来源融汇研究

另外,CT球管的市场可分为整机OEM市场和售后替换球管市场。市场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T设备的普及与应用程度。在“卡脖子”之余,随着CT配置证的逐步放开,下游需求又在进一步爆发。

  • 2018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重新界定了大型影像设备的配置方式:16排及以下CT不需要行政审批;首次配置的单台(套)价格在1000—3000万元人民币的大型医疗器械、64排及以上CT的配置管理权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向省级卫生健康委员会转移。基于此,基层医疗机构开始广泛采购16排CT,迎来海量增量。

  • 到了今年4月份,国家卫健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正式官宣64排及以上CT不再需要配置许可。随着政策“放开”,各级医疗机构都在力所能及地配置64排及以上中高端CT。即便是基层医疗,也不再满足最基础的16排CT,出现了强烈的“消费升级”趋势,高端CT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此外,独立影像中心的崛起也掀起了高端CT购置潮。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 CT 市场总销售量达到 6,889 台,预计到 2025 年,我国CT 设备整体销量将达到 10,445 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1.0%。与此同时,2021 年,我国的CT 设备总保有量为 37,330 台,预计到 2025 年,我国 CT 设备总保有量将增长至 66,038 台,年复合增长率为 15.3%。

在我国,由于CT使用率高,医院一年需要更换一支球管,部分医院甚至达到了一年内更换两支球管的频率。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需要约10万支CT球管。按适配机型较广的5MHU热容量的CT球管进院招标价格40-80万元/支计算,市场规模近千万元。

至于市场格局,根据联影医疗上市审核问询函回复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整机CT企业在高功率球管方面还是主要依赖于进口厂商DUNLEE(2001年被飞利浦收购)和万睿视。

CT球管国产崛起,还“卡脖子”吗?

CT球管的卡点在哪里?从原理上看,从伦琴发现X射线到现在,球管产生X射线的方式基本上没有太大改变,真空管内阴极发射的高速电子流轰击金属阳极靶盘,99%的电子动能准换为热量,1%的能量转换为X射线。

但球管研发工艺路线长、设备投入重、研发周期长、见效慢,是非常典型的需要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要制造出质量稳定、寿命长的球管产品,存在如球管材质、散热、滚珠轴承、金属阳极靶盘等诸多挑战,涉及束流光学、机械力学、电磁学、材料学、运动力学、热交换等多个领域,对工艺、基础配套、流程装备要求苛刻,设计和生产的壁垒也很高,达到稳定量产的水平对球管制造商来说是难上加难。 

目前,真空管的材质已从熔点高、绝缘强度大、膨胀系数小的硼硅硬质玻璃,到了具有抗震性强、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重量轻等特性的金属陶瓷。2002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华裔科学家卢健平团队,为X射线源找到了一种新的碳纳米管材质,也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据悉,用碳纳米管制成的“场发射阴极射线管”来发射高能电子,不需要高温产生高能电子束,就能产生X射线。在室温条件下,一薄层碳纳米管就能产生高能电子束,一接通电源即可发射X射线,没有金属丝的预热过程。也因此,它在使用过程中优势明显:寿命长且稳定;高电流;成像设备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等。

据了解,这种碳纳米管冷阴极除了用于静态CT,还能用于移动CT,是球管未来发展的趋势。国内的麦默真空和傲雷科技已能生产,这也构成了公司的核心壁垒。 

另外,还有国内企业从轴承上展开创新,典型如智束科技,从液态金属轴承上作出突破。据悉相较于传统滚珠轴承,液态金属轴承优势显著:可极大提升散热速率;可支持更快的机架旋转和成像速率,更适用于心脏扫描;磨损小、寿命长;几乎属于静音工作。

除了球管材料上的创新,CT球管在设计方向上有两大趋势:大功率高管电流输出球管(出图更快)和高散热率球管(更好地散热)。

由于释放的大都数能量都是热量,球管会变得非常热,需要在阳极安装一个电机使其旋转,防止金属靶熔化。 为避免电子轰击阳极靶面局部过热,阳极靶盘和轴承系统将以高于6000r/min的高转速稳定旋转;为使热量均匀分布,轴承安全工作温度一般400-500℃。

国内制造商的轴承大多只能非真空环境中运行,且轴承体积不如进口产品小,致使寿命和进口产品有差异。另外,阳极金属靶盘的原材料涉及钨铼合金和石墨,现在的CT球管金属阳极靶用石墨也是为了增大阳极靶的体积,而石墨主要是依靠日本进口,国产的石墨目前还与之还存在差距。 

昆山医源科技投资方阳光融汇告诉36氪,“以医源科技为例,目前整体来看,差距肯定是有的,但核心技术已经突破了,还需要继续打磨产品。”

2023有源医疗器械创新论坛Medtec创新展依托于Medtec China优势,精选并重点展出电子元件、组件、附件医用材料部件合同制造研发与设计服务等十大品类。制作球管的医用金属以及医用橡塑材料的头部企业们曾悉数参加Medtec China:韦恩堡、庄信万丰贵金属、田中贵金属(上海)、ELGILOY特种金属、三铃制线、麦迪斯、美国奥博锐、古河科技、沈阳中核舰航、路博润、NuSil、迈图、科思创、艾曼斯、塞拉尼斯、索尔维、龙海化工、江苏君华等。立刻点击报名加入2023有源医疗器械创新论坛Medtec创新展

还有投资机会吗?

如上所言,CT球管是个快速发展、且有国产突破的增量市场,伴随着医国产器械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发展逻辑成为行业共识,医疗器械供应链成为当先比较突出的投资主题,CT球管也不外如是。

CT球管赛道近两年的投融资概览(根据公开信息整理,36氪制图)

类比CT里的另一个重要零部件——平板探测器,其核心发展逻辑是厂商对“性价比”的追求,加之研发壁垒没有那么高,不算严格意义的“卡脖子”,所以早有国内企业布局,并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典型如奕瑞科技和康众医疗;CT球管领域的公司大都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即便获证也并不代表产品质量达到可用标准,也不等于具备稳定量产能力;另外,国产产品成为原装核心零部件而非“耗材”的公司基本没有,行业发展任重道远。

朗玛峰创投高级合伙人谈文龙博士曾表示:CT是现在医学影像检测的最常见的设备之一,已经成为医生看病诊疗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CT整机现在已经实现了国产替代,但CT球管还是被国外厂商垄断,CT球管是技术和工艺相结合的工艺品,需要在高真空、高温、高转速环境下工作且要保证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创新替代空间。

某专注医疗器械领域的基金CEO周云(化名)告诉36氪,CT球管是个好市场,尤其是在“卖铲子”行业制霸投资市场、现金流成为王道的当下。他也强调,它是需要“钞能力”才能有所发展的行业,值不值得投资、要不要投还取决于自身基金的体量和周期。

2023有源医疗器械创新论坛Medtec创新展意识到,首先,从行业上看,确实门槛比较高,“能突破的话早突破了”,需要长时间的开发投入,“至少6-7年才能做到产品性能稳定,‘一个小目标’的资金投入是基本门槛”;其次,现在大部分企业只能率先靠卖配件、做维修来获取微薄现金流,有赖于资本持续不断的输血才能维持生存,现在只有大基金才有这样的实力;再次,目前市场上DUNLEE这类进口厂商过于强大——飞利浦在收购Dunlee后每年生产的球管超过12000支,地位很难撼动;加上CT球管是个“大2B”生意,下游市场极为集中(“GPS”、联影、东软等),上游零部件议价能力不强,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加深,行业毛利势必会受影响;最后,现在一些头部的下游厂商(诸如联影等)也在此“疯狂”投入,行业会“越来越卷”。

行业mapping

瑞能医疗

珠海瑞能真空电子有限公司定位医疗影像诊断设备CT核心部件-X射线管组件(CT球管)的全方位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筹建于2005年,总部位于广东珠海,已建立了研发、生产、营运三个中心和4500㎡的中国高端医疗设备CT球管及技术的产业化示范基地。瑞能医疗是国内首家实现CT球管国产化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13年首次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CT球管注册上市以来,珠海瑞能目前已实现5.2M以下CT球管系列产品的国产化,且已有上百只国产CT球管在医院临床应用。

医源医疗

昆山医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于2018年成立,总部位于江苏昆山,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未来继续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 公司现有近2000平米的X射线管芯及X射线管组件的研发及生产线,配备有专业的10000级洁净间进行管芯的装配。在建的研发及生产场地约10000平米,建成后将具备年产5000只以上X射线管的能力。 

公司于2014年初开始5MHU国产高能医用CT球管的研制工作。2016年6月15日,公司与工信部签署了《医用5 MHU以上高能X射线管》强基工程项目,项目实施年限为三年。公司产品于2019年1月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2020年3月17日,昆山医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5.3 MHU CT球管入选了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公布的第5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急需医学装备目录,并在疫情期间参与了多家医院紧急CT球管安装使用。

益腾医疗

昆山益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家以从事研究和试验发展为主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医用CT球管、高端工业X射线管。 

益腾医疗在电真空领域拥有相关技术和经验积累,创始团队成员均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高校,具备丰富的球管研发和生产经验。目前,益腾医疗已建立供应商体系,首款产品用于32排CT的球管研发基本完成,设备及工艺能力得到验证。公司也正持续开发液态金属轴承等技术,要指向中高端球管市场,同时布局了工业用X射线管产品,填补国产产品空白。

麦默真空

麦默真空技术无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位于无锡市惠山经济开发区生命科技产业园内,总体面积约5000平方米,公司产品主要覆盖医用诊断旋转阳极X射线管和管组件、第六代静态CT射线源模组等。 麦默真空同时拥有主流CT球管和静态CT球管两大产品线,重点产品RS350和RS500均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 

智束科技 

北京智束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从事以CT球管等核心真空电子器件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液态金属轴承、单极阳极接地等关键技术攻关、专注于高端CT球管自主研发、建立了CT球管设计、加工、制造、测试以及可靠性验证等能力体系。 目前公司已布局市场上主力CT(如西门子医疗、佳能医疗、GE医疗、东软医疗、联影医疗等)球管型号的全系列产品研发、具备已获批产品批量稳定供货能力。 

电科睿视

电科睿视(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是中电真空的下属子公司,是承载中电真空“高端医疗装备核心器件”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主体。中电科真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组建于2019年7月。 电科睿视专注于大热容量X射线球管、加速器等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运用于高端医疗影像、先进治疗等领域。2023年1月东软医疗宣布正式入股电科睿视,将在医用CT球管研发设计和应用领域与电科睿视展开深度合作。

思柯拉特 

思柯拉特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拥有CT球管智能制造车间,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医用CT球管、真空功率器件及高能射线探测器。 思柯拉特拥有20项专利,具有完全知识产权,CT球管有全金属-波纹陶瓷、结构化紧凑设计、智能管电流调制三大创新设计。目前,思柯拉特的3.5兆和5兆阳极热容量CT球管已实现量产和销售,广泛安装在国内外医院用户的多型号CT机上。 

科纳森

科纳森(广东)医学影像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分子医学影像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为客户提供技术开发、球管生产、球管销售和咨询一体化的服务。科纳森专注于医学影像核心技术,为国内第三方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维修服务商提供CT球管等核心部件产品与技术支持。科纳森目前已布局市场上主力CT球管信号(如飞利浦、西门子医疗、佳能医疗、东软医疗等)。 

昊志影像

广州市昊志影像科技有限公司是昊志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之一,成立于2018年2月,从事新一代碳纳米管冷阴极X射线成像部件的研发与生产,开发一系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R检测系统、工业CT以及医疗DR和CT设备。昊志影像官网目前有5款碳纳米管冷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产品。 

新鸿电子

新鸿电子源于清华大学,是一家致力于X射线技术研发及成像应用的高科技企业,2015年落户江苏常州金坛经济开发区,现已实现了碳纳米冷阴极分布式X射线源从研发、试制、小批量生产到量产,跻身世界先进X射线源技术生产商行列,新鸿电子也是一家能够大规模生产这类X射线源的企业。新鸿电子官网目前有6款基于纳米材料场致发射技术开发的大、中、小型分布式X射线管。 

傲镭智能 

深圳傲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7月,在“加拿大硅谷”滑铁卢设有研发中心,杭州傲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是傲镭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全面负责傲镭科技的产品研发、生产、售后服务等业务。 傲镭科技专注于提供具有原创突破性的碳纳米管冷阴极CNT-X射线源产品、智能检测设备及无损检测解决方案。核心技术源自于公司创始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姚智伟教授近二十年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傲镭科技拥有相关核心技术的全部知识产权。 

文章来源: 36氪Pro

X
Baidu
map